二氯吡啶酸

基础信息

  • 产品名称:二氯吡啶酸
  • CasNo.:1702-17-6
  • 分子式:C6H3Cl2NO2
  • 分子量:

物化性质

  • 技术指标:96%
  • 沸点:
  • 包装:无色结晶
  • 生产能力:
发布采购

产品详情

CasNo: 1702-17-6

分子式: C6H3Cl2NO2

外观: 无色结晶

交货时间: 15天

包装: 25千克/袋

技术指标: 96%

  • 基本信息
    • 英文通用名:Clopyralid
    • 其他名称:毕克草 Ⅱ 号、龙拳
    • 化学名:3,6 - 二氯吡啶 - 2 - 羧酸
    • CAS 号:1702-17-6
    • 分子式:C₆H₃Cl₂NO₂
    • 分子量:192.0
  • 理化性质
    • 外观:纯品为无色结晶。
    • 熔点:151-152℃。
    • 蒸汽压:1.33 毫帕(24℃)、16 毫帕(25℃)。
    • 密度:1.57(20℃)。
    • 溶解度:在 25℃时,水中溶解度为 7.85g/L(蒸馏水)、118g/L(pH5)、143g/L(pH7)、157g/L(pH9);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为乙腈 121g/L、正己烷 6g/L、甲醇 104g/L。可形成水溶性钾盐,溶解度大于 300g/L。
    • 稳定性:熔点以下稳定,对光稳定,在酸性介质中稳定,在 pH5-8 范围内(25℃)的灭菌水中水解 DT50>30d。
  • 毒性
    • 属低毒农药,大鼠急性口服致死剂量为 LD50>4300-5000mg/kg,对眼睛有刺激性。
  • 作用机制
    • 二氯吡啶酸是内吸传导型苗后除草剂,它可以被杂草的根、茎、叶吸收,然后在植物体内传导,通过抑制杂草的细胞分裂和生长,从而达到防除杂草的目的。
  • 作用效果
    • 可以防除油菜、玉米、草坪等田间一年生阔叶杂草和深根多年生阔叶杂草,对豆科和菊科多年生杂草有特效。
  • 剂型
    • 主要有 95% 原药(TC)、75% 水分散粒剂(WDG)、75% 可分散粉剂(DF)、30% 可溶液剂(SL)等。
  • 适用作物及使用方法
    • 春小麦田:在春小麦 3-5 叶期,一年生阔叶杂草 2-4 叶期时进行茎叶喷雾,用药量为 45-60 毫升 / 亩,兑水 30 公斤 / 亩,每季作物最多使用 1 次。
  • 注意事项
    • 施药时应避免药液飘移到大豆、花生、莴苣等敏感作物上,以免造成药害。
    • 正常推荐剂量下药后 60 天后茬可安全种植小麦、大麦、玉米、油菜(不可用于芥菜型油菜)、十字花科蔬菜;后茬如果种植大豆、花生等作物需间隔 1 年;如果种植棉花、向日葵、西瓜、番茄、红豆、绿豆、甘薯需间隔 18 个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