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辛酸

基础信息

  • 产品名称:正辛酸
  • CasNo.:124-07-2
  • 分子式:C8H16O2
  • 分子量:

物化性质

  • 技术指标:99%
  • 沸点:
  • 包装:透明无色液体
  • 生产能力:
发布采购

产品详情

CasNo: 124-07-2

分子式: C8H16O2

外观: 透明无色液体

交货时间: 15天

包装: 200千克/桶

技术指标: 99%

  1. 基本信息
    • CAS 号:124 - 07 - 2。
    • EINECS 号:204 - 677 - 5。
    • 分子式:C₈H₁₆O₂。
    • 分子量:144.21 g/mol。
    • 英文名称:Octanoic acid。
    • 同义名称:羊脂酸、C8 酸、n - Octanoic acid 等。
  2. 理化性质
    • 外观:常态下为无色油状液体,当温度降低时,会固化转变为片状结晶。
    • 气味:具有不太愉悦的气味,还有焦膣味,不过在稀释后会呈现出水果香气。
    • 熔点:16.3℃。
    • 沸点:237℃(lit.) 。
    • 密度:0.91 g/mL at 25 °C(lit.) 。
    • 蒸气密度:5 (vs air) 。
    • 蒸气压:1 mm Hg (78 °C) 。
    • 折射率:n 20/D 1.428(lit.) 。
    • 闪点:>230 °F 。
    • 储存条件:建议在 20 - 25°C 环境下保存。
    • 溶解度:在 20 ºC 时,微溶于冷水,溶解度为 0.68 g/L ,但可溶于热水,并且易溶于乙醇、乙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。
    • 酸度系数(pKa):4.89(at 25℃) 。
    • 形态:液态。
    • 比重:0.910 (20/4℃) 。
    • 颜色:纯净时为清澈无色,有时可能呈淡黄色。
    • 气味(Odor):有令人不太舒适的味道 。
    • 酸碱指示剂变色 ph 值范围:3.5 。
    • 水溶解性:0.68 g/L (20 ºC) 。
    • 介电常数:3.2(18℃) 。
    • 稳定性:性质较为稳定,但与碱、还原剂、氧化剂不相容,且具有可燃性。
  3. 应用领域
    • 食品与添加剂
      • 防腐剂:能够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的方式,对细菌(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)和真菌(如白色念珠菌)起到抑制生长的作用,从而延长食品保质期。
      • 香精基质:正辛酸与醇类反应生成的甲酯、乙酯等具有宜人的果香,常被用于饮料、糖果等食品中,为产品增添独特风味。
      • MCT 油成分:作为中链甘油三酯(MCT)的关键组成部分,可用于运动员特殊饮食或生酮饮食产品,为人体快速补充能量。
    • 医药与生物医学
      • 抗病毒 / 抗菌:对包膜病毒(像 HSV - 1)以及痤疮丙酸杆菌等有抑制活性,可应用于局部药剂的制备,用于治疗相关疾病。
      • 药物载体:凭借自身的脂溶性特点,能增强一些药物的透皮吸收效果,例如在抗真菌药物中应用,提高药物疗效。
      • 代谢研究:通过标记同位素(如 ¹³C - 辛酸),能够用于追踪人体脂肪代谢途径,助力医学研究。
    • 化工合成
      • 增塑剂:其锌盐、锡盐等可作为聚氯乙烯(PVC)塑料的稳定剂,提升塑料的稳定性和耐用性。
      • 表面活性剂:与环氧乙烷发生反应,生成聚氧乙烯辛酸酯,这是一种非离子型乳化剂,广泛应用于化妆品、洗涤剂等产品中。
      • 金属萃取剂:在湿法冶金过程中,可用于分离镍、钴等金属,提高金属的纯度和回收率。
    • 其他领域
      • 燃料电池: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,可作为直接碳氢化合物燃料电池的燃料,通过脱氢反应产生电能。
      • 纳米材料合成:在金纳米颗粒的制备过程中,可充当还原剂和稳定剂,调控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。
      • 气相色谱:常被用作分析脂肪酸的参考标准品,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他脂肪酸。
  4. 生产方法:主要从天然油脂(如椰子油、棕榈仁油、棕榈硬脂精等)中制取。首先对油脂进行精炼,接着进行甲酯化反应,通过蒸馏分离出甲基辛酸酯,随后将其皂化、酸化,最终得到正辛酸。
  5. 安全信息
    • 毒性分级:属于低毒物质,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 LD₅₀为 10.08 g/kg 。
    • 刺激性:在高浓度下,可能对皮肤、眼睛及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。
    • 存储条件:应放置在避光、密封的容器中,储存于阴凉、通风良好的库房,远离火源、热源以及强氧化剂。
    • 防护措施:操作时建议佩戴防护手套、护目镜和防护服,避免皮肤和眼睛接触;若不慎接触皮肤,应立即用大量肥皂水冲洗;若接触到眼睛,需用生理盐水冲洗,并及时就医。
    • 运输分类:通常不属于危险品,但运输过程中需避免高温环境以及与强酸、强碱等物质混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