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C助剂 SC1011T

基础信息

  • 产品名称:SC助剂 SC1011T
  • CasNo.:9003-03-6
  • 分子式:C3H4O2
  • 分子量:

物化性质

  • 技术指标:99%
  • 沸点:
  • 包装:液体
  • 生产能力:
发布采购

产品详情

CasNo: 9003-03-6

分子式: C3H4O2

外观: 液体

交货时间: 15天

包装: 200千克/桶

技术指标: 99%

一、基础信息​

  1. 产品类型:聚羧酸胺盐类 SC(悬浮剂)分散剂,核心成分为改性聚羧酸胺盐共聚物,通过分子结构设计(引入不同功能基团),适配多体系分散需求。​
  1. 核心特性:兼具广谱通用性与高效分散稳定性,能快速降低悬浮体系表面张力,阻止颗粒团聚,且无需针对特定分散对象调整配方,适配多类 SC 产品。​
  1. 外观与物理性质:呈淡黄色至黄色透明黏稠液体;固含量≥40%(可根据需求定制 30%-50% 规格);pH 值(1% 水溶液)6.5-8.5;黏度(25℃,旋转黏度计)500-1500mPa・s;与多数农药原药(如杀菌剂、杀虫剂)、溶剂(如乙二醇、丙二醇)及助剂(如增稠剂、防腐剂)兼容性优异,无分层、沉淀现象。​

二、关键性能参数​

  1. 推荐用量:在 SC 配方中添加比例为2.0%-5.0%,针对高浓度 SC(有效成分含量≥50%)或易团聚颗粒(如纳米级原药),可调整至 4.0%-6.0%,具体需通过小试验证(建议从 3.0% 起始测试)。​
  1. 分散与稳定效能指标:​
  • 悬浮率:制备 20% 有效成分 SC 样品,静置 30 天(25℃)后,悬浮率≥95%(行业同类产品平均 85%-90%),远超国家标准(≥90%);​
  • 粒径控制:对 10μm 初始粒径的原药颗粒,经分散后粒径分布均匀(D50=2-5μm,Span≤1.5),无大颗粒团聚(D90≤10μm);​
  • 热贮稳定性:在 54℃±2℃热贮 14 天后,悬浮率仍≥92%,分层高度≤5%(体积占比),低温(0℃±2℃)冷藏 7 天无结晶析出。​
  1. 兼容性与环境适应性:​
  • 兼容性:可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(如农乳 600#)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(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)及无机盐(如氯化钾)兼容,无配伍冲突;​
  • 环境适应性:在温度 - 5℃-50℃、pH 5.5-9.5 范围内,分散性能波动≤4%,适配不同地域存储与使用环境。​

三、适用场景​

  1. 核心应用领域:​
  • 农业农药 SC 制备:适配多种农药剂型,如杀菌剂 SC(如戊唑醇 SC)、杀虫剂 SC(如阿维菌素 SC)、除草剂 SC(如草铵膦 SC),尤其适合高浓度、多组分复配 SC,解决传统分散剂 “单体系适配” 问题;同时可用于生物农药 SC(如苏云金杆菌 SC),避免对活性成分产生破坏。​
  • 化工悬浮体系分散:用于涂料 SC(如水性工业涂料)、陶瓷浆料 SC(如氧化铝陶瓷浆料)及纳米材料悬浮液(如纳米二氧化钛悬浮液),提升体系均匀性与稳定性,避免因颗粒团聚影响产品性能(如涂料遮盖力、陶瓷坯体密度)。​
  1. 适配工艺:兼容砂磨分散、高速剪切分散等主流 SC 生产工艺,可在研磨前直接加入预混料,或在研磨后补加调节稳定性,无需调整现有设备参数(如砂磨机转速、剪切时间),降低生产改造成本。​

四、核心优势​

  1. 通用性覆盖广:适配 90% 以上的 SC 配方类型,包括不同化学结构的农药原药、不同浓度规格及不同颗粒尺寸体系,无需为单一产品开发专属分散方案,减少客户配方研发成本与时间(研发周期缩短 30%-50%)。​
  1. 分散稳定性强:相比传统聚羧酸盐分散剂,通过引入胺盐基团,增强与颗粒表面的吸附力,悬浮率提升 5%-10%,热贮稳定性更优,解决 SC 产品 “存储分层”“悬浮率下降” 的行业痛点。​
  1. 成本效益突出:低添加量(2.0%-5.0%)即可实现高效分散,与 “单一分散剂 + 助分散剂” 组合方案相比,综合成本降低 15%-20%;且减少配方组分(无需额外添加助分散剂),简化生产流程。​
  1. 安全环保合规:急性经口毒性 LD50>2000mg/kg(低毒级别),生物降解率(BOD5/CODcr)≥0.45,符合欧盟 REACH 法规、美国 EPA 标准及国内 GB/T 23377-2020《农药助剂环境安全通用要求》,可满足全球主要市场准入需求。​

五、使用注意事项​

  1. 配方混合时,建议先将 HDB-SC1011T 与溶剂(如乙二醇)预稀释(1:1-1:3 质量比),再加入原药与水的混合体系,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导致黏度异常;​
  1. 储存时需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(温度≤35℃),避免阳光直射与高温暴晒;若长期储存出现轻微黏度变化(±20%),搅拌均匀后可正常使用,不影响性能;​
  1. 针对强酸性原药(pH<4.0)或强碱性原药(pH>10.0),首次使用前需进行小试(配方总量 200g 以内),验证分散效果与稳定性,必要时通过调节 pH(添加缓冲剂)优化适配性。​

六、质量标准​

  • 执行标准:企业标准 Q/HD 020-2025(以生产企业官方发布标准为准);​
  • 关键指标控制:固含量≥40%,pH 值(1% 水溶液)6.5-8.5,黏度(25℃)500-1500mPa・s,悬浮率(20% SC,30 天)≥95%,重金属(铅、镉、汞、砷)总含量≤10mg/kg,甲醛含量≤0.1%,乙二醇残留≤5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