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F-104 消泡剂

基础信息

  • 产品名称:DF-104 消泡剂
  • CasNo.:9003-11-6
  • 分子式:HO.(C2H4O)m.(C3H6O)n.H
  • 分子量:

物化性质

  • 技术指标:99%
  • 沸点:
  • 包装:液体
  • 生产能力:
发布采购

产品详情

CasNo: 9003-11-6

分子式: HO.(C2H4O)m.(C3H6O)n.H

外观: 液体

交货时间: 15天

包装: 200千克/桶

技术指标: 99%

一、基础信息

(一)产品名称

DF - 104 高温发酵消泡剂

(二)包装规格

210 公斤 / 蓝铁桶 ,这种包装坚固耐用,能有效防止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产品泄漏、挥发或受到污染,便于大规模工业使用场景下的搬运与储存。

(三)主要成分

聚醚。由环氧乙烷、环氧丙烷等单体,在催化剂作用下,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得 。根据不同发酵工艺需求,可调整单体比例和聚合方式,以获得具有特定性能的聚醚分子结构。

二、产品特性

(一)外观与物理性质

通常呈现为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或半透明液体,质地均匀,流动性良好。具有适宜的粘度,既保证在使用时能快速分散于发酵体系,又避免因粘度过低而影响消泡持久性 ;密度处于 0.9 - 1.1g/cm³ 之间 ,闪点较高,在工业使用环境下安全性良好 。

(二)核心性能优势

  1. 耐高温性能卓越:专为高温发酵环境设计,可在 60 - 120℃的高温区间稳定发挥消泡和抑泡功能 。在高温条件下,分子结构稳定,不分解、不挥发,持续有效控制泡沫,确保发酵进程顺利。
  2. 高效消泡抑泡:能迅速穿透泡沫膜,降低表面张力,使泡沫快速破裂;同时在发酵液表面形成一层持久的保护膜,有效抑制新泡沫生成 。即使在发酵剧烈、泡沫大量产生的阶段,也能快速响应,将泡沫量控制在极低水平。
  3. 生物相容性佳:不会对发酵微生物的生长、代谢产生负面影响 。无论是细菌、真菌还是放线菌等发酵体系,都能与之良好共存,不干扰微生物正常生理活动,保障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。
  4. 化学稳定性高:对发酵过程中常见的酸、碱、盐等化学物质有出色耐受性 ,不与发酵原料、中间产物及最终产品发生化学反应,确保发酵产品纯度不受影响,符合食品、医药等行业严格质量要求。

三、作用原理

聚醚分子凭借其特殊结构,快速向气 - 液界面迁移,显著降低发酵液表面张力 。当泡沫形成时,聚醚分子插入泡沫液膜,破坏膜的弹性和稳定性,促使泡沫破裂 。同时,分散在发酵液中的聚醚分子持续发挥作用,阻止气泡聚集融合,抑制泡沫再生,实现消泡和抑泡双重功效。

四、适用领域

(一)味精(谷氨酸)发酵

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味精过程中,有效消除因通气搅拌、营养物质代谢产生的大量泡沫 。维持发酵罐内良好的气 - 液传质环境,保证溶氧充足,促进谷氨酸高效合成,提高味精产量和品质 。

(二)酶制剂发酵

适用于淀粉酶、蛋白酶、脂肪酶等各类酶制剂发酵 。控制泡沫可避免发酵液外溢、染菌风险,维持稳定发酵环境,促进微生物高效表达目标酶,提升酶制剂活性和收率。

(三)生物制药发酵

在红霉素、土霉素、青霉素等抗生素发酵生产中不可或缺 。防止泡沫引发的发酵体系不稳定、染菌等问题,保障抗生素发酵过程连续、稳定进行,助力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高质量药品 。

(四)柠檬酸发酵

在黑曲霉发酵生产柠檬酸时,及时消除泡沫,确保发酵罐空间有效利用,优化发酵参数,提高柠檬酸产率 ,降低生产成本。

(五)其他氨基酸发酵

如赖氨酸、苏氨酸等氨基酸发酵过程,有效控制泡沫,为微生物生长和代谢创造良好条件,提高氨基酸产量和纯度 。

五、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

(一)使用方法

  1. 添加时机:可在发酵开始前作为基础添加,也可在发酵过程中根据泡沫产生情况实时补加 。推荐在发酵前期少量添加,抑制初始泡沫形成;发酵中期和后期,根据泡沫变化趋势,采用连续滴加或间歇添加方式控制泡沫。
  2. 添加量:一般添加量为发酵液总体积的 0.01% - 0.1% ,具体用量需根据发酵菌种、发酵工艺、发酵设备等实际情况,通过小型试验确定最佳添加量 ,以实现最佳消泡效果与成本控制平衡。
  3. 添加方式:采用计量泵精确控制流量,将消泡剂均匀、缓慢地加入发酵罐内 。也可先将消泡剂用无菌水稀释 5 - 10 倍后添加,促进其在发酵液中快速分散。

(二)注意事项

  1. 储存条件:存放于阴凉、干燥、通风良好的仓库内,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,远离火源和强氧化剂。储存温度建议控制在 5 - 35℃,防止产品因温度过高发生变质,影响使用效果。
  2. 配伍禁忌:与其他发酵助剂混合使用前,务必进行兼容性试验 。避免与强酸碱、强氧化剂等物质直接接触,防止发生化学反应,降低消泡剂性能。
  3. 安全防护:操作时建议佩戴防护手套、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。若不慎接触皮肤或眼睛,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,并及时就医诊治。